聚焦丨“數據要素x”計劃發布,探索數據安全防護新手段
近日,國家數據局起草了《“數據要素×”三年行動計劃(2024-2026)(征求意見稿)》(下稱《行動計劃》),分別從激活數據要素潛能、總體要求、重點行動、強化保障支撐以及做好組織實施五個方面,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旨在推動數據在不同場景中發揮出千姿百態的乘數效應。
《行動計劃》核心要點解讀
01 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
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,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,其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。對于實施“數據要素×”三年行動,《行動計劃》提出了具體目標。到2026年底,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,在經濟發展領域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,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、顯示度高、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,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%,數據交易規模增長1倍,場內交易規模大幅提升等。
“數據要素乘數效應”具體表現為:
·以協同實現全局優化,提升產業運行效率,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;
·以復用擴展生產可能性邊界,釋放數據新價值,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;
·以融合推動量變產生質變,催生新應用、新業態,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。
02 場景牽引更具落地性
數據要素的高水平應用,離不開場景?!缎袆佑媱潯钒凑請鼍斑M行了較為細致的分類和規劃,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出發,為未來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方向擘畫了藍圖。從十二項“數據要素x”重點行動可以看出,《行動計劃》重點聚焦智能制造、智慧農業、商貿流通、交通運輸、金融服務、科技創新、文化旅游、醫療健康、應急管理、氣象服務、智慧城市、綠色低碳這十二個實體經濟領域、民生服務領域和社會治理領域。
03 強化保障支撐
強化保障支撐是指在數字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為了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,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數據的供給、流通和安全保障。1)提升數據供給水平:建立行業共性數據資源庫,打造高質量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,并加強公共數據資源供給。2)優化數據流通環境:提高交易流通效率,支持行業內企業聯合制定數據流通規則、標準,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環境,并培育流通服務主體。3)加強數據安全保障:落實數據安全法規制度,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,加強個人信息保護,豐富數據安全產品和服務,以及推動數據資產化。
面對新的經濟形態,必須筑牢數據安全底座,以高質量的新安全,保障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航天壹進制因此提出,要始終把握以業務合規性為目標,以災備策略為靈魂,以平臺產品為支持進行整體性規劃設計,充分考慮完整性、保密性、可用性等原則,形成統一管理、分層部署的縱深防護安全體系,確保數據安全風險可控,促進數據安全保護的落地執行。
01數據分級災備保護,解決數據合規難題
針對不同類型、不同級別、各場景下不同操作對象的數據安全風險,依據數據分類分級指南,為核心/重要/一般數據分別提供多種層次保護能力,自定義RPO災難指標,按需構建災難備份服務體系,以定時、分鐘級、實時的安全策略統一管理,達到數據的分類分級保護,實現數據安全的可用性、完整性、安全性。
02 數據安全管控,做到事前保護、事中接管、事后恢復
面對未知勒索病毒的攻擊,構建“平臺安全防篡改破壞+數據持續保護”機制,在具備“事前主動保護、事中應急接管、事后應急恢復”的防病毒措施的同時,采用不可變存儲內核級防御,保障數據加密傳輸、加密存儲,防止數據泄露,控制任何未經授權的、可疑的或惡意的訪問,利用備份數據不可變副本,防止任何外部或內部攻擊者篡改或刪除數據的風險。
03 數據安全可信,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可管可控可審計
針對不同場景、不同層面、不同模式、不同系統,搭建面向多用戶多應用的自主可信數據安全架構,實現全過程的身份認證、授權控制、加密控制,保障系統層安全、傳輸層安全、應用層安全和管理層安全,以及備份恢復數據不可篡改、不可用,實現源頭可信、傳輸可信、存儲可信、恢復可信、平臺可信。
04 數據安全副本,提高數據多利用價值,防范數據不可用風險
采用副本數據管理功能中的“一次全備、永久增量”方式實現數據的快速保護;利用即時副本數據應用容災技術,將任意時間點的副本數據進行容災接管,接管原生產應用;提供任意時間點仿真演練,驗證任意時間點的數據是否可用。實現快速掛載、恢復、校驗、演練、接管、測試、查詢、分析等多維利用,激活更多數據價值。
05 業務連續運行,建立完善縱深安全防御體系
緊貼組織和企業核心數據資產,在數據以及業務層面提供豐富的安全防護手段,建立RTO分鐘級的容災機制,支持自動或一鍵式任意時間點的容災接管,且備份即容災,實現非接管時無需計算資源和進行任何配置操作。以業務組為保護和容災對象,即時掛載,極速恢復,可驗證恢復;智能化災難恢復演練,確保應急成功;一鍵接管自動接管,方便靈活容災,構建數字韌性能力,實現數據安全與業務永續。
06 集約化運維管理,體驗共享云上服務災備能力
目前重點行業的集團級企業的災備現狀為傳統重資產模式,成本投入高、擴展能力差,災備服務化被越來越多用戶認可。以創新服務按需訂閱模式,可實現自主備份、自主運維;搭配普通數據本地備份、重要數據異地定時備份、核心數據異地實時備份的分級保護機制,合理利用災備帶寬和存儲空間;通過私有共享災備云方式集約化建設,降低總體成本,避免重復建設;通過上級組織統一納管,實現集中災備運維可視化管理以及災備資源可彈性擴展。
07 上云遷移服務,助力企業云端、國產化轉型
隨著以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的不斷發展,很多企業早早步入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,由傳統模式向云變革提速?;诤教煲歼M制自主研發的遷移工具,制定端到端、中轉式、在線、離線等靈活遷移策略,對整機級、數據庫對象級、文件級等進行不同粒度的數據遷移;利用不同環境下的P2P、P2V、P2C、V2C、C2C等遷移模式,對遷移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漸進式增量同步至目標端,最大化確保業務連續性,且支持應用上云、應用虛擬化、新老設備更換、數據庫升級、移植、海量文件等各類國產化遷移場景。
目前,我國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。未來,通過實施《“數據要素×”行動》,將有利于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,推動數據在不同場景中發揮乘數效應。作為數據安全領域國家隊,航天壹進制將致力于為政府部門、能源、金融、電信運營商、制造、醫衛、軍工及企事業客戶構建數字韌性能力,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,以強大的原生安全能力和災備服務能力,為數據要素市場和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。